close

古風  

(圖片來源:網路)

 

 

刺客列傳主要記載有五位刺客:曹沫、專諸、預讓、聶政、荊軻。這裡分析前面四位刺客。

 

 

 

曹沫勇猛,以「勇力事魯莊公」可以看出他的勇猛,可「與齊戰,三敗北。」卻跟他的勇猛不符。但就算戰敗,魯莊公還是啟用他為將。因此埋下了曹沫後來會破壞盟會的伏筆。

 

曹沫破壞盟會迫使齊桓公回復原來魯地。曹沫會這麼做,是為了報答就算他戰敗,可魯莊公還是把他啟用為將的知遇之恩,所以就算危險,他也要想辦法拿回那份失地。從這裡可以看來,他是個會感恩的人。而在盟會時,「顏色不變,辭令如故。」代表他是個冷靜的人。藉由他對齊桓公的對話,才知道是齊以大欺魯。

 

而司馬遷的筆法,使前面的戰敗更加的突顯了後來曹沫的冷靜與勇敢。

 

曹沫也是五位刺客中,唯一一個全身而退的人。

 

 

 

專諸為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說到底兩者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伍子胥是為了報仇,公子光是為了王位。關於專諸的地方,司馬遷描寫的並不多,大概只描寫了他刺殺吳王僚的過程,大多的時候都在描寫歷史背景。而專諸在刺殺王僚時,必定是與公子光謀劃已久,等待時機。其餘的刺客幾乎都單打獨鬥,就算是荊軻也只帶了個秦舞陽,只有專諸這次的刺殺行動人多勢眾,公子光說的好聽是要拿回王位,說的難聽就是篡位。專諸慷慨赴死,而他的兒子得以為上卿。

 

 

 

說到豫讓,我覺得他是最令人同情也是最可悲的刺客,他做了兩次的刺殺行動,最後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到連妻子都認不出來,卻連一次刺殺都沒有成功。

 

豫讓道出了他的心聲,「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這句話幾乎成了刺客與俠士奉行的圭臬,他們擁有這個信念,奉行這個準則,從容赴死。其實所謂的知己不一定是個好人,就如智伯而言,他殘酷不仁、貪得無厭,還滅了豫讓的舊主範氏及中行氏,可是豫讓卻不替他們報仇,而只替智伯報仇。「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句話透露出了豫讓渴望被看重,當智伯重視他時,他也同樣的重視智伯,並要以自身的生命來報答智伯對他的重視。

 

豫讓是一個有計畫且勇於實行的人,所以他可以假扮成犯人,他殘害身體,他小心翼翼的計畫行事,沒想到每次都被趙襄子的第六感所破壞。或許是趙襄子命不該絕,老天有意幫他,比起智伯而言,趙襄子算是比較好的領導者。

 

趙襄子在面對豫讓刺殺他時,他因感動於豫讓的忠心,所以放過豫讓。如此可以看出趙襄子是個惜才的人,當一個惜才的人,面對一個這麼忠心要為主人報仇的人,他也不忍殺他,所以縱虎歸山。再後來又遇到豫讓刺殺他不成,這次他沒有放過豫讓,但也成全了豫讓的願望。一個賢明的人面對豫讓所做出最大的妥協,縱放他之後,在不得不殺他之下,還肯把衣服給豫讓報仇,這要多大的胸襟才做得到。他對豫讓是尊敬的、是欣賞的。所有被刺殺的人當中,只有趙襄子寬諒了欲刺殺他的刺客,最後還成就他的心願。

 

而對豫讓來說許多事情他都有他的一套標準。例如不夠重視他的範氏及中行氏雖然曾經是主子,卻不必為他們報仇。而智伯雖然是殘酷不仁的君主,可是因為他重視、寵愛自己,所以要為了幫他報仇去刺殺賢明的趙襄子。而為了刺殺趙襄子,他可以毀容到連妻子都認不出來,卻又不肯屈就於趙襄子的門下伺機而動。豫讓認為那樣是懷有異心,可是如果那樣可以報仇,不是也是一種忠心嗎?他真正的目的是替智伯報仇,卻連最實際的辦法都不肯嘗試,如此導致於自己沒有報仇成功,這樣還算忠心嗎?我想他其實最愛自己,所以當智伯寵愛自己時,他肯為智伯報仇,卻不肯為範氏及中行氏報仇,只因範氏及中行氏沒有那麼的看重自己。他為了自己的忠心,而不願異心的委託於趙襄子門下,所以他成就了自己的忠心,而錯失了殺死趙襄子的機會。然而反過來說,為了報仇,而願意委身於敵人門下,不也是一種忠心嗎?

 

所謂的忠心到底是什麼?

 

或許豫讓的忠心是有限度的,超過了會危害他的忠心,他就不忠心了。而對趙襄子來說也是這樣的,他賢明,所以面對忠心的豫讓他可以放他一馬,可當豫讓再次要刺殺他威脅到他的生命時,就算他在怎麼賢明,也必須把他處理掉了。最終,一個刺殺衣服得以報仇,獲得忠心的名號,另一個成全他人刺殺的心願,得了一個賢明的名聲。

 

大家各自妥協,完成了一個各自美滿的故事。

 

 

 

聶政為一個孝子,從他說母親還健在,不敢輕意許人時,就可以看到他的孝心。也因此嚴仲子從聶政的母親下手,走對了棋,會讓聶政感動也不敢不報這個恩情。而且在聶政以母親還健在為由,拒絕了嚴仲子,嚴仲子依舊以禮待之,說明他對聶政的重視與尊重,這些足夠讓聶政在母親死後,服喪期滿,願意替嚴仲子報仇。從聶政推辭嚴仲子來看,除了可看出他是個孝順的人以外,也看出了聶政的無功不受祿,他不是個貪財的人。顯示了聶政的品格孝順且不慕榮利。

 

司馬遷以此段表明了聶政的心聲「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所謂的俠士,要的不過是一份尊重和賞識和認同,其餘的功名利祿不過是外在的賞賜罷了。只有做到真正的賞識與尊重,才能夠打動他們。所以,在嚴仲子費心的討好聶政的母親時,就感動到聶政了,因為母親是他所重視的人,而嚴仲子可以放下尊貴的身分,這樣的禮遇他和他的母親,這是非常難得的。被拒絕後,嚴仲子也沒有失了禮儀,依舊禮遇,也可看出嚴仲子的大度。

 

在嚴仲子要派人跟隨著聶政一起去報仇時,聶政拒絕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聶政的心細,一件暗殺行動人多必定壞事。而面對眾多侍衛,聶政竟能暗殺成功,還殺數十人,說明了聶政的武功高強。最後還自毀其貌,以免被查出身分,牽累他人。此處可看出聶政的細心、謹慎。

 

而聶政如此苦心自毀容貌,可是他的姊姊卻不顧他的苦心還跑來認屍,他的苦心都白費了。聶政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不願拖累他人,而其姊更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就算她知道聶政自毀容貌是為了不牽連他人,可是她也不願因怕死而不敢來認她的弟弟。對他的姊姊而言,弟弟的名義比自己的生命重要。聶政與其姊都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一個不願因自己致使他人受牽連,一個不顧自己的生命也要認自己的弟弟的人,兩個都是為對方著想的人,最後卻都雙雙死在韓市。如此有情有義的雙方互相把雙方都烘托到一種讓人動容的地步,為聶政可惜也為聶荌可惜。

 

 

 

有時候,會覺得這些刺客真傻,只要有人欣賞或者認同,就可以為那人赴湯蹈火,死而不足惜,這是讓人尊敬的地方,也是讓人覺得可惜的地方,好像生命如此的輕賤。或許那些有才能的人,寧可要的不過是一份有人懂自己的賞識以及尊重。反過來說,這世界上那麼多人,能遇到一個懂得自己、看重自己、欣賞自己的人,多麼難得。為此他們可以為他而生,為他而死。人的生命如此容易的就淹沒於洪流之中,有一個人看見了你,尊重你,使你的生命在他的人生中高貴了起來,彷彿你的生命,頓時如此的高貴,如此的有價值。為了可以符合這份價值,你願意犧牲所有,報答你在他心中的價值。

 

可是,那些所謂的知己真的是知己嗎?有時候還是會不禁懷疑,其實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利益交換。而那些刺客們卻心甘情願的接受那些看似知己的認同實為利益的交換。

 

或許他們是寂寞的吧,如此迫切的渴望被人理解,即使有時不真的是認同而是表面的尊敬,他們也可以接受。

 

他們選擇的人生就像煙火,希冀有人能看見,儘管那樣短暫,但可以如此的耀眼炫麗,迷了人眼,讓人讚嘆。或許他們覺得,只要能美過那麼一瞬間,也就值得了。

 

 

 

 

2013.5.26神岡

 

 

化讚為賞.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却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